劳动者找工作应注意的三个问题
一、试用期限即为劳动合同期限。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无效的,解除劳动关系,超过一个月需要支付双倍工资,同时不存在试用期工资。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的相关规定,建立劳动关系,就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。已建立劳动关系,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,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,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。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,试用期不成立,该期限即为劳动合同期限。也就是说,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以内,就算还在试用期内,单位也必须和个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。

|
劳动者找工作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、试用期限即为劳动合同期限。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无效的,解除劳动关系,超过一个月需要支付双倍工资,同时不存在试用期工资。 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的相关规定,建立劳动关系,就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。已建立劳动关系,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,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,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。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,试用期不成立,该期限即为劳动合同期限。也就是说,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以内,就算还在试用期内,单位也必须和个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。 ![]() 如何计算员工的年休假和离职应当得到的年休补偿时间 ①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,年休假5天;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,年休假10天;已满20年的,年休假15天。 ②办法第四条 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。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,以及依照法律、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,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。 ③办法第五条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,当年度年休假天数,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,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。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:(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÷365天)×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![]() 劳动合同法权威解读 [内容导读]2007年6月29日,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《劳动合同法》,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,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。我们在这里解读此部法律对劳动者、对用人单位、工会以及劳动行政部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。这部法律不但会解决劳动维权成本高的现状,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。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》(法律全文) 劳动合同法解读 ![]() 解读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含义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,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。 由于缺乏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正确认识,不少人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“铁饭碗”、“终身制”,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不能解除。因此,很多劳动者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视为“护身符”,千方百计要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。另一方面,用人单位则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看成了“终身包袱”,想方设法逃避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义务。 ![]()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令第535号 【颁发部门】: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【颁布日期】:2008-9-18 【法律文号】:国务院令第535号 【执行日期】:2008-9-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![]() 正确理解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,擅自逃离事故现场,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、刑事、行政责任无法确定,其目的在于推卸、逃脱责任的行为。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,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,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。根据法律规定,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,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,犯罪后逃逸的,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,逃逸致人死亡的,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。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:交通肇事逃逸构成主观方面;客观方面;逃逸后行为;性质;责任认定;处罚规则;专项措施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 ![]() ![]() ![]() |